處暑夜雨秋來早,齊心聚力謀發(fā)展——記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團隊建設校本培訓會

[日期:2021-08-30] 作者:教科室 1497 次瀏覽 [字體: ]

     秋風習習,又是一個新學年的起始。8月24日-26日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召開主題為“如何落實學校課程改革,促進學校高品質發(fā)展”的教師團隊建設校本培訓會暨2021-2022學年度五組長工作培訓交流會。


8月25日上午,會議主要內容是各年級組、教研組、名師工作室、備課組、課題組就上一學年度工作計劃的達成情況和新學年的工作計劃作展示交流。2021屆年級組組長黃智全老師、歷史教研組組長范波老師、藝術備課組組長夏棟梁老師、名師工作室導師李春老師,“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總課題組組長龍姿君老師及其團隊成員,“健全人格總課題組組長袁玲老師,先后進行匯報交流。老師們的交流內容十分充實:計劃落實收獲豐,總結展望新征程。與會老師紛紛表示,為自己有這樣的優(yōu)秀同事感到驕傲,為自己身處在這樣的優(yōu)秀團隊感到幸福。

 

 

 

 

工會楊主席在上午會議總結中,高度贊揚了各組注重學術專業(yè)引領,增強了學校在各級各類專業(yè)交流中的辨識度。各組的匯報交流特色鮮明、目標明晰,立意高遠,貼合學校K12一體化發(fā)展的需求。楊主席同時指出,各組應促進團隊整體提升,做到“人人優(yōu)秀、團隊卓越”。老師們應立足課堂,研究學生,創(chuàng)新方式,落實好學科育人。

     8月25日下午開展了教師團隊建設校本培訓分組論壇活動。各論壇以教研組為單位圍繞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工作室具體工作總結和計劃,研討工作重點、難點及解決的策略。各分論壇老師們各抒己見、積極為新學年的教育教學、科研教研等各項工作出謀劃策。

 

8月26日上午,高志文校長作學校2021-2022學年度課程教學教研工作及開學工作解讀。首先高校長就近期國家發(fā)布的教育政策進行了深度解析分析了改革局勢,對新學年的教學教研工作作出了部署。首先,高校長指出,對于教學常規(guī)要常抓不懈。教學常規(guī)既是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有序開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培養(yǎng)教師的基本功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重要路徑;同時,教學常規(guī)還決定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都是靠教師良好的教學常規(guī)來造就的。其次,要繼續(xù)深入研究“以生為本”的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課堂教學是學校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本學期學校將繼續(xù)大力推進“學科微課題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學校將進一步推進“智慧教育”,增設智慧教室、開發(fā)智慧課程、實現智慧管理。高校長提出要深入深化學校兩大龍頭研項目——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與實施”和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課題、成都市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基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德育課程化實踐研究”,研究新情況、充實新內容、拓展新領域。

 

羅曉章副校長作題為《初中育人質量提高的校本表達與路徑》的專題發(fā)言。羅校長的發(fā)言從初中育人質量提高的規(guī)范要求、校本表達、校本路徑三個方面展開。在校本路徑部分,羅校長特別強調,教師育人觀念要落實好“三個轉變”:更新課程教學、師生發(fā)展、教學質量等育人觀念,從“教書”向“育人”轉變;在共同基礎上的差異發(fā)展,從“劃一”向“可選”轉變; 提高“學習力”,從“外壓”向“內生”轉變。各教研組、備課組要集體教研為抓手,使之成為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成長共同體。各名師工作室的發(fā)展要立足我校課改的實際和當前課改中的熱點、點問題;不斷擴大在全市、全省、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接著,課程與教學處陳國華副主任2021-2022學年度上期課程教學計劃解讀,陳主任就新學期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實施中的工作重點了部署。德育處王敏蓉主任就2021-2022學年度上期德育工作計劃解讀,讓與會老師明晰了新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和任務。教科室文傳福主任2021-2022學年度上期教育科研計劃解讀,文主任就推進“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做了部署,并鼓勵老師積極參與到教育科研中來,用課題研究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黨委副書記、行政辦主任劉堯樹書記就學校人事、工資、宣傳、文化建設等相關工作做出安排。

 

“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未來是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的地方?!北敬螘h讓與會老師更進一步明確了新學期工作重點,為學校各項工作扎實地落實到各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名師工作室中去打下了堅實基礎。相信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定將迎來發(fā)展的新高度。(干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