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引領作講座,教師課例作展示 學觀課議課技術,提學科教研質量

[日期:2024-04-07] 作者:教科室 868 次瀏覽 [字體: ]

為推進“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課堂教學范式變革的循證研究”,提升學科教學研究的質量和品質,2024年4月3日,成都立格實驗學校特舉辦“學習觀課議課技術,提升學科教研質量”第二學月主題研修活動。會議特別邀請成都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長陳大偉蒞臨現場作講座指導,立格實驗學校全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課堂教學范式研究課題組成員、羅曉章工作室全體成員皆參會研修。中學部執(zhí)行校長龍清明、教科室主任文傳福、教務處主任陳國華親臨指導,教科室副主任付兵現場主持。

 首先,陳大偉教授進行了《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的專題講座。陳教授從觀課議課的認識和實踐演練講起,講解了課堂觀察目的的分類、觀課議課的界定、授課教師如何進行自我觀察和反思。其中陳教授特別詳細講解了對觀課議課的行為、效果、和教學影響的判斷依據,并希望老師們能站在授課教師和觀課教師的角度去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總體上建設“從相互教到相互學”的共長共生的和諧教研氛圍。

 

 然后,初中語文梁卓恒老師進行了課例展示——《壺口瀑布》。梁老師通過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壺口瀑布的雄壯、驚險、多姿多樣和力量。同時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味語言,感受黃河厚重的文化底蘊及對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精神的贊美之情。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課文凝練典雅、用詞精妙的語言風格,也體會到作者的哲思,激發(fā)了熱愛中華民族的感情。整個教學流程充滿創(chuàng)意,梁老師以旅游相關的活動串起游記教學:以中國地名大會導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走尋常路——我們一起旅行吧。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認真專注,同時也體現了梁教師獨立而鮮活的思想。

 

 接著,陳教授帶領現場所有老師進行了課議課”的課例研究。陳教授詳細地講解了觀課議課記錄表的填寫和使用,從“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兩個角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陳教授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告誡授課教師應該反思“最滿意”“最不滿意”“需要改進”“最想討論”四個方面的內容,應該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反思課堂,追求進步。同時,聽課教師的觀課議課應從學生和課堂本身出發(fā),去關注“有討論價值的課堂現象和教育故事”,關注“蘊含的教育啟示、教育問題或教育疑難”,關注“對相關啟示、問題、疑難的見解和創(chuàng)造”,關注“授課教師的認知和見解”,關注“議課的主要建構”,關注“我的實踐改變和繼續(xù)研究”。

 最后,羅校長做了題為“努力追求課堂教學的高質量”的總結發(fā)言。羅校長特別感謝陳教授對我校的教學范式的改革研究進行的的專業(yè)指導,也對梁老師的課例進行了點評,為學校“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課堂教學范式變革的循證研究”課題組的進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對學校各教研組接下來的教研活動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

這次研討會的舉辦,不僅促進了在校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也展示了成都立格實驗學校在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和科學教育領域的積極探索,是一次成功且有意義的教研會。


  撰稿:梁卓恒、謝娟     圖片:劉欣     審稿: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