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計算思維 “育”健全人格

[日期:2023-11-30] 作者:信息中心 800 次瀏覽 [字體: ]

 

2023年1117日,雙流區(qū)教科院信息技術(信息科技)學科以“計算思維及其測評”為主題的教研會在雙流區(qū)立格實驗學校三樓微機室舉行。此次教研會由教科院張楠楠老師主持,來自雙流區(qū)各個中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參加了此次會議。

首先,全體教師觀摩了雙流區(qū)立格實驗學校宋云霞老師帶來的校本選修課內容《Python趣味編程之圓的魅力》。本節(jié)公開課也是我校承擔的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課題《基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德育課程化實踐研究》學科典型課例。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宋老師Python軟件中畫冰墩墩視頻入手,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圓形。有一種美叫中國圓,老師很好地將健全人格要素融合到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微課題探究的形式,學生從貝殼海螺等實物中抽象成簡單的數學模型,利用圖形的規(guī)律變化,給出Python編程過程的流程圖,并依據流程圖,寫出海螺圖的代碼并調試運行。學生在繪制過程中,有更好地創(chuàng)意圓想法,都可以在代碼編程環(huán)境中嘗試。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操作的時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實現了健全人格要素中知識從已知到未知的遷移。學生能夠從活動中親歷實驗操作過程、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遇到問題時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微課題的設置讓學生能夠多層次的分析與解決問題,感受編程的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與深刻性。宋云霞老師依據新課標,巧用教材,超越課本,梯步任務為抓手,采用微課題等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從真實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以真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實踐探究和小組合作,突顯以學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了老師的精心設計、用心準備、傾心育人,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fā)生。

課后,教科院張楠楠老師對本課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老師的課依標定教,巧用教材,超越課本,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用梯步任務的形式,觸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計算思維。本課充分展示了宋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精湛的教學水平。

接下來,由西航港二中信息科技老師葛陽帶來了《計算思維及其測評(初中組)》的專題講座。葛老師和其他幾位初中信息科技老師經過精心篩選,選出了適合測試初中生計算思維的不同難度的十道測評題,葛老師認真詳細地講解了每一道題設置的初衷,學生測試的正確率和錯位率,還給出了對于每道題測評結果的分析。此套題涉及面廣,難易度適宜,充分考察了學生的計算思維的同時,也為我們雙流區(qū)信息科技組的課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隨后,由雙流中學的張茜老師帶來了《計算思維及其測評(中組)》的專題講座。老師和其他幾位高中信息技術老師經過精心打磨,選出了適合測試中生計算思維的不同難度的十道測評題,張老師也認真詳細地講解了每一道題設置的初衷,學生測試的正確率和錯位率,對于每道題測評結果的分析,張老師的講解清晰,題目設置合理,高中的測評題為我們雙流區(qū)高中信息技術組的課題同樣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最后,張楠楠老師帶大家共同學習了《成都市雙流區(qū)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文件的內容,每個老師都受益匪淺。此次教研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過后,教科院張楠楠老師都會進行認真的總結和講評,肯定了老師們的努力,同時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次教研活動增強了學校間的教學交流,有效促進了教師們教學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對雙流區(qū)信息技術學科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希望這樣高效率高水平的教研活動可以長期開展。

撰稿人:宋云霞

審稿人:付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