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無國界,文化有共識——“雙減”背景下藝術學科滲透國際理解教育課例研究
[日期:2022-04-18] | 作者:sweetbear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為推進雙流區(qū)國際理解教育有序開展,落實市級課題“基于國際理解的中外人文交流課程建設和實踐研究”子課題《國際理解教育學科滲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在全區(qū)中小學進行更深入研究,4月14日上午由成都市雙流區(qū)教育局、成都市雙流區(qū)教科院主辦,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承辦的“雙減”背景下藝術學科滲透國際理解教育課例研究活動,通過師培通觀課與騰訊會議相結合的方式在線上舉行。
本次課例研究活動由雙流區(qū)國際理解教育教研員陳嘉麗老師主持。首先雙流藝體中學周良老師就藝體中學藝術類學科滲透國際理解實施路徑,做了一個簡短的交流,他強調了充分利用優(yōu)質資源的經驗,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看到了國際理解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
課例展示共三節(jié):第一節(jié)是由雙華小學尹小晰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美術里的竹編世界》,該堂課從中、泰、緬的竹編造型特點、技法、顏色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度學習,從藝術賞析與文化、歷史背景等多方面充分感受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精神。第二節(jié)課,我校夏棟梁老師呈現了一堂讓人身心愉悅的音樂課—《櫻花》“遇上《茉莉花》。在本課學習中,夏老師引導學生從兩首歌曲的音樂本真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時又能夠以理性和包容態(tài)度對待他國音樂文化。第三節(jié)課是由雙流建校的謝兵、鄭敏老師帶來的《走進中歐建筑》。兩位老師通過將西方的建筑史對比入手,讓學生從學習、比較中了解到建筑對社會文化和形態(tài)的反映。
觀課后,四川師范大學付春敏教授對三堂課進行點評,都給與了高度的評價,并對藝術學科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做了專題培訓。付教授指出,所有藝術教育都不外乎是朝向學生的藝術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指向人的素養(yǎng)發(fā)展。藝術課程一定包含著透過這些藝術的作品,藝術形式和藝術的技能技巧來理解人類共有的行為情感和價值體現。幫助學生通過藝術本身去理解我們的文化和歷史,所以藝術本身是作為一個文化和歷史紐帶而存在的,也是我們在學生的發(fā)展過程當中,要重視學生藝術類的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達到透過藝術作品對文化的理解。國際理解它是一個國際、一個地域的范疇,藝術類的課程本身就包含著對整個文化的理解。而整個文化從地理、空間上,他是國際化的,從時間、空間上,它就包含著現實與歷史的。那么它的實現維度,一定是從具體的學科教學的內容素材當中去抽取關鍵問題去持久理解具體內容。
本次三個半小時的培訓會,讓老師們受益匪淺,相信經過專家的引領,通過課題組的不懈努力,我校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定能錦上“添花”。
(圖文來自國際理解教育課題組:陳幸、銀少華、賀永謙 審稿: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