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行萬里路,且讀萬卷書————省王敏蓉德育文化建設(shè)名師工作室活動紀實
[日期:2022-03-31] | 作者:教科室 1207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2年3月30日下午,四川省王敏蓉德育文化名師工作室讀書分享會在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進行,會議由工作室助理何向老師主持。
首先,何向老師從班主任工作和家庭事務(wù)的情境入手,以“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為突破口,分享了人與人之間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鮮明而契合時代的理念,向大家闡述了“不要求保持完全客觀而不作評論,但要區(qū)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同時,她向大家分享了重要觀點: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別人的行為刺激我們時,不要誤解為我們感受的根源;當對方給予反饋時,要及時表達我們的感激;若對方不愿反饋時,就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不論你選擇做什么,了解自己為什么要那樣做;越是能夠傾聽他人,也越有機會被傾聽。
接著,王俊老師以該書理論為依據(jù),結(jié)合具體教育實踐,從非暴力溝通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環(huán)節(jié)談了看法。他認為:通過觀察陳述事實,就事實現(xiàn)狀談感受,說出自己的實際需要,提出具體要求的溝通方式,最終效果是“不回避責任、不強人所難、不做道德評判和主觀評價、不推測對方意圖、避免沖突發(fā)生和升級”;同時,王老師還結(jié)合自己的女兒在沙發(fā)上亂扔東西等現(xiàn)象,如何進行有利的溝通作了實例分析。
然后,李東萍老師結(jié)合學生打人的具體案例,強調(diào)非暴力溝通重在傾聽和觀察。及時傾聽學生和家長的需要是順利解決問題的基礎(chǔ)。
最后,胡艷麗老師分享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一書的感受。她認為:在溝通和觀察時要克制自己的言行,先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再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而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認真傾聽孩子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感受,不作好與壞的評價,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對與錯,是我們教育過程中最大的裨益。
整個讀書分享會,大家一致認為:馬歇爾?盧森堡所著的這本《非暴力溝通》可作為我們教育心理學的工具書,指導(dǎo)我們?nèi)绾蝺A聽自己和他人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與需求。學會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將會促進大家的自我理解和內(nèi)心和諧,對于時常自責、指責他人、陷入爭執(zhí)的人來說,這本書值得反復(fù)研讀,甚至將一些要點寫下來作為行為指南。
俗話說:欲行育人之路,且讀萬卷之書。
讀該書,受益匪淺!
(省德育文化建設(shè)名師工作室 羅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