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
[日期:2021-12-08] | 作者:2022屆18班學生 尚雨欣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覺醒年代》有續(xù)集嗎?”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就是續(xù)集”
原來歷史課上死記硬背的那些東西曾經真的被一群人當做畢生的理想信念去奮斗。他們用文字吶喊,試圖喚醒那熟睡的人們;他們用生命去革命,創(chuàng)建了如今繁榮昌盛的新中國。
新文化引領人
陳獨秀與易白沙從日本歸國時,深更半夜,陳獨秀一人坐在窗邊,微弱的燈光下,透著凄冷,他左手撐在窗臺上,凝望著遠方。雖然外面黑漆麻烏的,什么也看不見,但先生還是輕聲說:“看得見?!贝藭r,光在他眼里。
陳獨秀在革命時期曾多次入獄,在一次新文化運動中,先生被抓,這一次足足押了三個月之久。在獄中,吳炳湘試圖勸陳獨秀與警察廳合作,先生耐不住:“你再說我可要罵人了,你覺得我陳獨秀是那種對自己的信仰可以做出妥協的人嗎?!”……吳炳湘剛走出監(jiān)獄,陳獨秀就高聲唱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肅且徐行!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嘹亮的聲音在諾大的監(jiān)獄里盤旋回蕩,真真是一個英姿豪邁!而這時,光在他心中。
先生曾發(fā)表過一篇文章——《研究室與監(jiān)獄》:世界文明的發(fā)源地有二:一是科學研究室,二是監(jiān)獄。青年就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監(jiān)獄,出了監(jiān)獄就入研究室,這才是人類最高尚優(yōu)美的生活,而在這兩處發(fā)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我想這也是先生入了監(jiān)獄還能如此淡定樂觀的原因吧!在那個“吃人”的社會,我以為喚醒中國的前提是喚醒國人的思想。
在一次五四學生運動中,北大有三十余學生被抓,仲甫先生與“蔡公”費勁千辛萬苦,終才讓政府同意保釋學生。先生去接學生們時,奈何學生不走,他們懷著自己那天真的想法:以為他們的犧牲可以喚醒那四萬萬國民。呵!“你們可真是不是一般的自大??!”先生眼里盈著淚?!澳銈円詾橐獑拘岩粋€被封建思想禁錮了幾千年的中國是那么容易的嗎?!你們以為要掃除我們這個民族從骨子里透出來的麻木與冷漠是一日之功嗎?!”不錯,這是要幾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大事業(yè)。
仲甫先生一生都在尋找救國之路,從“20年不談政治”到“迷信”美國政治思想,再到信仰馬克思主義,最后創(chuàng)建共產黨。在國家大義與家庭美滿中,他斷然選擇了前者。他為大家舍小家,他是大家心心念念的仲甫先生,他是開拓者,是領頭羊。
文人的風骨
印象中,辜鴻銘老先生,頂著一頂瓜皮帽,拖著一根長辮子,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典型的復古派人物。他阻止新文化運動,反駁陳獨秀、胡適等人的言論。他們之間的不同點在于一個是復古派一個是革新派,相同點則在于都有著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老先生在講演“中國人的精神”時曾說過:“其實我們都有辮子,只不過我的辮子是有形的,頂在頭上,你們的辮子是無形的,藏在心里。”
辜鴻銘、黃侃雖然與陳獨秀在學術思想上有分歧,但依舊十分尊重陳獨秀。他們會在張長禮拉攏他們反對陳獨秀眾人時,痛斥他為宵小之輩;他們會在林紓討罵并意欲掀翻蔡元培時,憤然提出決不做詆毀蔡公之事。他們有著文人的風骨,君子的風范,讓我恍然道:原來當時的學術之爭并不是敵我之分!
青年有志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而今只要看到這詞,便不自覺地想到陳家兄弟—陳延年和陳喬年。長子陳延年年少就變有自己的理想與信仰,對父親從一開始的不理解、不接受到后來因為父親的所作所為而被打動,漸漸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他相信實踐出真知,一直腳踏實地的去踐行自己的目標,也從無數的失敗中找到了正確的路。
五四運動中期,政府在強烈的抵制學生運動,該抓的抓,該打的打。我不理解為什么?——學生們因愛國家而身陷囹圄。這件事也影響了陳延年,他必須要先讓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個夜晚,四周寂靜的如死灰,少年清冷明亮的聲音在黑夜中暈染開來:“作為長子,我可能不能為父母盡孝,不能為弟弟妹妹盡責,因為我也是立志要為國家獻身的!”四周黑漆漆的,僅有微弱的燭光閃著,少年堅定的目光中透著光亮,“爸!……我給你斟滿……”劇中是如此,可在歷史中,他們不是沒和解,只是沒有時間和解。
時光荏苒,兄弟倆準備赴往法國勤工儉學。“走吧……”這一身沉重不已,陳獨秀的眉眼中盡是不舍與擔憂。告別后,哥倆邁著大步迎向自己的信仰,忽的轉身回眸,仿佛是在一次與父親告別?“是離別,亦是永別?!辩R頭一轉,他們腳帶鐵鐐,赤著腳,踏過泥濘路,淌過血水,已是滿身傷痕,可神色依舊平靜,眼中的光依舊閃耀。清脆卻刺耳的鐵鏈聲響徹在我的心中,在那風華正茂的日子里,他們英勇就義。1927和1928這兩年,守常先生、延年和喬年相繼離開,我想那時的仲甫先生是極致孤獨的吧。攜手同行的知音走了,兩個正值青春的兒子也走了,我不敢想象…
“吃人”
“威武”的軍官們哼著歌踏著正步走來,正要處決的犯人是一個年輕小伙子,街道上瞬間熱鬧起來,工人,孩子、遺老……都放下自己要緊的事,迫不及待的去圍觀行刑。可能是看到了小犯人害怕的眼神,看客們高聲喊道:“爺們兒,別害怕,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頓時,人群中傳來一聲聲的叫好。此時,官兵宣稱要將此人就地正法,他扛起刀,似乎有些許費力,臉上露出猙獰。倏然,刀落在了“小犯人”的脖上,血噴濺出來……“以儆效尤!”得意的神色在官兵臉上跳躍。接著,幾個老媽媽提著籃子,拿著饅頭,爭搶著給軍官付錢去蘸人血。須臾,街上傳來尖嘴薄舌的話:“蘸血要趁熱!”“這是治百病的啊!”“我兒子有救了……有救啦!”老媽媽眼含淚水,一步幾個踉蹌的。當處決犯人的熱鬧過去了,兩位吊著長辮子的老人感嘆道:“哎呀,這刀法遠不如大清時的啊!”而在這些背后,身穿長袍掛的魯迅先生正拿著古碑貼坐在爛舊的椅子上,他在看。看一群無知的看客,一群等著殺頭蘸血饅頭的婦女,還有三三兩兩的辮子老人討論。沒有人再為那個小伙子的死而感到憤恨!沒有人再為那封建剝削的社會而感到悲哀!沒有人再為當時快走到盡頭的中國而感到忐忑!先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再為當時的中國人失望著、悲憤著……
“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魯迅的表弟來北京,一路上看到好多餓死的人,受了刺激,瘋了。魯迅凝視著表弟離去的背影,嘴角抽動,手摩挲著筆。他呼地瞥到了什么,伸手擦亮了桌側上木雕的關公像,“吃人”社會的場景一幕幕閃回:隨處可見的乞討飯碗,圍觀行刑時人們麻木與冷漠的嘴臉、被大伙瘋搶的“治病神藥”……魯迅提比作刀,遒勁有力的寫下四個字“狂人日記”。他奮筆疾書,窗欞中透過點點燭光,仿佛中國不見天日中的一點光亮。沒日沒夜的連續(xù)創(chuàng)作,先生終于綴筆。地面上鋪滿手稿,他的頭枕在手稿上,閉目思考,口中吐出兩個字:“成了!”看到剛剛寫完《狂人日記》的魯迅,好友錢玄同也是激動萬分,著急的問作品的爹是誰?魯迅翻身撐起來,眼角流下了一行清淚,簽下筆名——“魯迅!”
之后,陳獨秀讀著文章:“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一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救救孩子!他激動地聲線在顫抖:“豫才是大才,我要當眾親吻他!”
魯迅先生是個清醒的人,而正是因為清醒的認知當時的國家,他才能寫出如此直擊國民劣根性的文章。
弱國無外交
從清末到民國,中國第一次以一個戰(zhàn)勝國的身份到席國際會議,舉國上下都彌漫著興奮與樂觀。三位外交官:陸征祥、王正廷、顧維鈞懷揣著巨大的希翼,希望巴黎和會能夠給我們一個“公理戰(zhàn)勝”。然而,卻傳來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不僅如此,日本要霸占山東的消息也傳來。此時,顧維鈞一齊人在巴黎誓死維權,忙的焦頭爛額。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北洋政府已決定要簽巴黎合約,據說是為了中國利益最大化。真是明智極了!
他們三人分別去英法美的“家門口”堵門,懇求他們見一面,幫助中國??尚Φ氖?,三國的說辭一模一樣,聽起來確實恭敬,但當顧維鈞一齊人走后,那文件就被重重的扔在一旁,不屑一顧!
法國總理官邸外,站著顧維鈞一齊人和兩個洋人。其中的一個洋人手背在身后,踱來踱去的,哈巴狗樣的打量著他們。另一個站的倒是挺端正,可絲毫不見有善,冰冷鄙夷的視線在他們身上停留又掃過……作為一個戰(zhàn)勝國!為何還要如此卑微屈膝的?!
——因為弱國無外交!
那天深夜,“戰(zhàn)勝國”的三位外交官一邊無助的守著電話,等著英法美在最后一刻施舍的一丁點兒同情,一邊含淚笑談:“咱們終是做坐實了‘賣國賊’這個名稱啊!”終于,電報傳來:“我們輸了…中國徹底輸了!……山東丟了!”
愛國情懷
野外,一顆清晰直立的青草,一抹虛影的綠枝,一潭墨綠的湖水,讓斑駁的樹干顯得突兀。后面那個低首男子的背影,男衣灰白的頭發(fā),依稀可見。“巴黎和會”失敗、痛失青島,“郭心剛”選擇一人獨處去消耗那無盡酸楚。誰曾想,那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只在湖畔坐了一夜,竟白了頭。
后來的一次,“郭新剛”割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拖著病體參加五四運動,結果肺病發(fā)作,吐血不止。他半躺在床上,“先生,心剛不明白??!我們不是打贏了嗎?”他近乎是吼出來的,可聲音卻小……最終的他還是成了五四運動的犧牲者。
“郭心剛”的歷史原型其實就是郭欽光,他雖沒有劇中的一夜白頭,但確是落下了嚴重的肺病。試問:一位青年是有著怎樣的愛國情懷才能在他聽到國家恥辱后情緒悲憤而落下疾病!?
如果可以,我愿回到那個被封建禮教剝削的舊中國,我愿意與先生們一同尋找救國之路,那時的我,也是立志于為國獻身的。(指導教師: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