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家長學校 > 親子共讀 > 新聞內(nèi)頁

附小家長課堂|提升孩子的抗挫力,這些方法值得一試

[日期:2025-06-17] 作者:德育處 李雪白 次瀏覽 [字體: ]

假如你家的孩子因小事受挫而情緒低落,遭遇批評后就不吃飯,考試失敗則沮喪多日,下棋輸了便發(fā)脾氣在面對挫折時,孩子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死胡同,不選擇攻克突破而選擇抱怨逃避,這是孩子缺乏抗挫力的表現(xiàn)。

挫折不是孩子成長的敵人,而是成長的必修課。提升孩子的抗挫力是一個需要耐心引導的過程,關鍵在于讓孩子在“試錯-挑戰(zhàn)-成長”中建立信心和應對能力。以下是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結(jié)合孩子的心理特點整理,家長可以逐步嘗試:

 

一、先給孩子“抗挫的土壤”:父母的態(tài)度是第一課

1. 別做“滅火隊員”,讓孩子體驗“自然挫折”

比如孩子搭積木總倒,別急著幫他搭好,而是說:“你試試先放穩(wěn)最下面的一塊?”孩子摔倒了,先觀察他的情緒(若不是嚴重受傷),可以說:“疼嗎?站起來拍拍土,下次跑慢一點就好啦?!?/span>

原理:過度保護會讓孩子覺得“挫折是可怕的、必須立刻消除的”,而適當體驗小挫折能讓他明白“困難可以自己解決”。

 

2. 用“共情”代替“否定感受”

孩子考試沒考好哭了,別說“沒什么好哭的,下次努力就行”,而是蹲下來抱他:“沒考好你很難過對嗎?媽媽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作用:被理解的情緒會更快平復,孩子也會覺得“脆弱是正常的,不用隱藏”。

 

二、幫孩子“拆解挫折”:從“我不行”到“我試試”

1. 把大目標拆成“跳一跳夠得著”的小步驟

比如孩子學跳繩總失敗,先讓他練習“甩繩到腳邊”,再練“單腳跳”,最后連起來。每完成一步就肯定:“你看,今天比昨天多跳了1個,進步啦!

原理:小成功積累信心,避免因目標過高直接放棄。

 

2. 用“問題解決三步法”引導孩子思考

當孩子遇到困難,問他:

①“發(fā)生了什么?”(讓孩子描述問題)

②“你想怎么解決?”(鼓勵他說想法,哪怕不現(xiàn)實)

③“需要媽媽給你什么幫助嗎?”(提供有限的支持,而非直接代勞)

 

3. 教孩子用“成長型思維”看待挫折

當孩子說“我永遠學不會騎車”,回應:“你現(xiàn)在還不熟練,但每天練習10分鐘,下周肯定能掌握平衡!”(把“能力”和“努力”掛鉤)。

 

三、創(chuàng)造“抗挫練習場”:在安全環(huán)境中積累經(jīng)驗

1. 從游戲中體驗“失敗-重來”

和孩子玩棋類、拼圖等需要耐心的游戲,故意偶爾贏他,當他生氣時說:“游戲就是有輸有贏呀,你剛才這步棋走得很聰明,下次試試堵我的路?”

目的:讓孩子明白“失敗是游戲的一部分,不是自己的錯”。

 

2. 鼓勵參加“有挑戰(zhàn)的活動”

根據(jù)年齡選擇,鼓勵孩子參與競爭性活動,接受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下體驗挫折。例如,攀巖、演講等活動,能夠幫助孩子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實現(xiàn)自我突破

注意:提前告訴孩子“過程比結(jié)果重要”。

 

3. 讓孩子承擔“選擇的自然后果”

比如孩子不想穿外套出門,結(jié)果凍得發(fā)抖,這時不用批評,而是說:“你看,不穿外套會冷,下次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帶哦?!?/span>

原理:自己選擇的后果,孩子更容易接受并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四、避坑提醒:這些行為會削弱抗挫力

 

過度表揚“你最聰明”(會讓孩子害怕暴露“不聰明”,不敢挑戰(zhàn));

 

總是用物質(zhì)獎勵“彌補”挫折(比如孩子比賽失利,馬上買玩具哄,會讓他依賴外部安慰);

 

拿孩子和別人比較“你看誰誰誰就不會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夠好”,失去信心)。

 

抗挫力不是“讓孩子不怕困難”,而是讓他知道“困難來了,我有辦法面對”。

父母的耐心陪伴和“允許失敗”的包容,比任何技巧都更重要。

從小事開始,慢慢放手,孩子會在跌跌撞撞中長出自己的“心理鎧甲”~


下一條:沒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