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1-13] | 作者:體育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可能現(xiàn)在還流行的說法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是體育生,班級里面但凡四肢發(fā)達的同學,大多被派往最后一排,他們調(diào)皮搗蛋,不愛學習,屬于被班主任放棄的一群。至于那些每天花時間訓練的“體尖”(體育尖子),更是被大家同情的對象:成績多不好才去練體育!
那時候,誰家的孩子要是被送到體校,在大家心中,那簡直就等同于送到少管所。
那時候愛打籃球愛踢足球愛打乒乓球的都被認為太貪玩,我現(xiàn)在都還記得小學我酷愛打乒乓球,有一段時間放學就去搶球臺玩到天黑才回家,后來被班主任抓了現(xiàn)行——“想不到連你都這么貪玩??!”班主任對當班長的我做出如此放任低級的行為非常痛心。
那種對身體鍛煉的蔑視,對玩的不屑一顧,認為體育活動是浪費時間耽誤學習的觀念,一直陪伴我長大,影響了我多年。
譬如:某某體育老師外出參加省運會的裁判工作,時間10天,該教師所教班級體育課改為自習。
某某體育老師因事請假一個星期,所教班級體育課全部改為自習。對這種將體育動輒改為自習課的作為,許多學生是敢怒不敢言,確實也是嚴重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行為,應(yīng)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現(xiàn)在高中體育教育的現(xiàn)狀如何?首先是體育課被掐頭去尾,任意克扣。
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在在高中階段每個學期就20周,期中考試停體育課一周;期末一般提前兩周結(jié)束體育課:一個學期滿打滿算也就只有17周;按每周2節(jié)體育課計算,總共就34節(jié)體育課。一般學校沒有體育館,遇上風雨天雖說改成教室內(nèi)上體育課,但是一般也就改成了自習課。如此算來一個學期上不了30節(jié)體育課。
其次是隨意停課,耽誤的體育課從來不補。體育教師有時會被抽調(diào)參加部門組織的體育比賽,特別是參加社會上一些賽事的裁判工作,一請假就是一個星期以上。別的文化課往往會請人代課,或者教師之間相互調(diào)課,一般不會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為什么唯獨體育課耽誤了就耽誤了呢?
由此可見在一些學校,體育課還是遠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再次是現(xiàn)在很多學校連課間操都不能堅持下來,至于每天體育鍛煉1小時,那就基本上是句空話。現(xiàn)在一些學校操場狹窄,課間休息時間很短,又怕學生上下樓梯處安全問題,就干脆取消了課間操。每天鍛煉1小時更是無從落實。最后是學校體育也成了功利體育,在圍繞高考指揮棒打轉(zhuǎn)。
除了準備報考體育專業(yè)的考生外,文化考生對體育課都不熱心,上不上課,體育成績跟著文化成績浮動,成績好的學生就打高分,便于評三好學生或優(yōu)秀學生干部;其他學生也都百分之百合格,不會影響參加高考。體育比賽也是為了高考需要,能夠獲得加分的項目就有人參加,至于群眾體育活動就統(tǒng)統(tǒng)靠邊站了。
有些學校也舉行田徑運動會,但是從來不通過訓練,學生平時的體育課都沒有保證,倉促上田徑場,一是容易受傷,二是現(xiàn)在體育比賽成績普遍下降,像某一全國田徑項目傳統(tǒng)學校,曾經(jīng)培養(yǎng)出過一些體育人才,而今高中男子100米跑的成績已經(jīng)下降到15秒多,好多女孩子跳遠都跳不進沙坑,推鉛球的差點砸傷自己的腳。
然后很多依據(jù)都表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朋友的孩子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向我訴說初中三年級的痛苦。諸多痛苦中,最令他不能忍受的是學校挪用體育課去趕學習進度,母親不準他放學后留在學校打籃球,要他節(jié)省體力念書。他說“剝奪了他生命的唯一樂趣”,因此他不知道為什么每天還要睜開眼睛。
我發(fā)現(xiàn)很多父母都有這種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guān)系。有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生運動和學業(yè)成績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每天上一個小時體育課的孩子在考試成績上比較好。大學生參加運動計劃后,學業(yè)成績也上升了。連50歲的中年人在參加四個月的走路計劃后,心智的表現(xiàn)也比四個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個實驗對象是65歲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樣的結(jié)果。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運動跟情緒有關(guān)。運動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xiàn),打完球的人情緒都很亢奮,不會憂郁。實驗者用老鼠來探究原因,發(fā)現(xiàn)運動時氧的大量消耗會促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這個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數(shù)量,使肌肉可以運動得更久。大腦也是一樣,血液流動得越快,就能運送越多的帶氧血紅素到細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儲存更多的記憶。
比如打籃球就是一個很符合演化目的的運動,它需要眼快、手快、腳快及決策快。球員拿到球大約只有千分之幾秒的時間決定是自己投籃還是傳給別人;若是自己投,大腦得馬上計算球投進籃的概率,以及投不進時被別人拿去的后果。所以,鼓勵孩子運動其實是促進他大腦功能的整合,對他以后出社會的應(yīng)變能力有幫助。
從研究結(jié)果看來,每個學生都得運動,初三學生更需要每天運動。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才看得進去書;另一方面增加大腦血液的流動,促進海馬回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基因的表現(xiàn),幫助記憶,讀書才有效。運動不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對學習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去打球、游泳,做各種運動。
同時,多運動不但可以少生病,還可以節(jié)省如憂郁癥、失智癥等許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況且有好的體魄才能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長久地應(yīng)用出來。
了解了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增加思考記憶后,父母一定要放手鼓勵孩子去參與打球、游泳等各種體育游戲活動,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確如此,好的身體,優(yōu)良的運動習慣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如果我們家長不要那么目光短淺的話,培養(yǎng)孩子的運動習慣,比給孩子上補習班,拿奧數(shù)冠軍甚至高考狀元更有價值。奧數(shù)冠軍的價值是一時的,而良好的運動習慣是一世的。
在美國的時候,你甚至會發(fā)現(xiàn)運動是窮人和富人的區(qū)分線。紐約街頭的肥胖身體實在太密集,他們是呆看電視不閱讀的沙發(fā)土豆,他們是吃高熱量垃圾食品而不吃昂貴健康食品的人,他們同時也是不愿意或者沒有時間精力去健身的人。而富人是能夠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有時間運動),購買得起健康食品,并且還管得住自己行為的人。
現(xiàn)在國內(nèi)外很多大企業(yè)的健身風潮很濃厚,我聽說很多企業(yè)都有跑馬拉松的高管團隊,不要以為這僅僅是富人拎LV包時尚做秀,這是他們的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的人生選擇——40歲以前的相貌靠父母,40歲以后的相貌靠自己,管理得好自己的身體的人,自然管理得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這個道理樸素而真切。
說了這么多運動的好處,我還談?wù)劕F(xiàn)在的家長對待孩子的身體,有幾個在我看來的誤區(qū):
對小孩過分地使用養(yǎng)生概念
我經(jīng)常看見媽媽管小孩,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零食垃圾食品倒也罷了,養(yǎng)生概念里面的上火的不能吃,濕熱的不能吃,涼的不吃,寒的更不能吃。有些媽媽嚴苛的孩子,甚至從來沒有吃過冰淇淋,我不由想起我喜歡的松田道雄先生的話,小孩吃一點糕點和甜食,不是因為那些東西有什么營養(yǎng),對身體有多好,而僅僅是因為那能給孩子帶來人生樂趣。
太講究養(yǎng)生的家庭,在小孩的鍛煉上也是小心翼翼的,就聽見這些媽媽奶奶追著孩子穿衣服,要孩子別跑了出了汗風一吹就感冒——她們心里把孩子當成老年人那么小心翼翼,然后就孩子真的像老年人那樣弱不禁風——這些嬌氣的孩子最常見過敏咳嗽,時不時發(fā)燒,跟那種每天跑來動去的皮實孩子比起來,實在是太體弱多病了。
運動課程化
運動課程化,忽略了運動過程中孩子與孩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樂趣現(xiàn)在一提起運動,家長就要請教練,排課程,孩子在里面被專業(yè)教練訓練,家長守在門口玩手機。我們小時候爸爸教會孩子游泳騎車踢球的圖景已經(jīng)不復存在。我很喜歡的一個場景,就是在夏日的夕陽下,爸爸和孩子在一場運動之后,既疲憊又興奮,一邊歡笑一邊走過來……
我認為,爸爸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教會孩子一種運動。并且,能夠和孩子從孩提一直玩兒到成年、老年。孩子從仰視、崇拜的角度,到平視、尊重的變化,再到故意讓著爸爸,就是一幅孩子成長的家庭畫面。
請注意,這里的教,不是爸爸給孩子報一個培訓班,找一個教練,而是親自手把手地教。教的,絕對不是技能,而是品質(zhì)、價值觀、人生觀——這些都是任何教練也無法給予孩子的。至于運動的項目,輪滑也好,攀巖也好,自行車也好,籃球足球也好,甚至就是最簡單的跑步也好,不在于運動本身,而在于父子之間的交流。
在運動中,孩子學習到的東西,是人與人之間的,是鮮活的,是生動的,是馬上可以得到驗證的,是可以真正影響孩子的內(nèi)心的。
舉個輪滑的簡單例子來說吧,當孩子從緊緊地拉著爸爸的手,一步步地行走,到松開手之后,慢慢地滑出地第一步。于孩子,體會到離開呵護后獨立和自由的成就感,于父親,則感受到孩子最大的進步,就是離開自己。
我想,這個場景會在彼此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影響到人生很多的方面。我真的很不理解,為什么那么多的家長,把人生最美好的相處,把如此寶貴的學習機會,拱手讓給所謂培訓班。難道教練的專業(yè)化真的比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運動的快樂更加重要嗎?